□杜川 隋颖 刘洋 祝东
立夏时节,北大荒的黑土地上刚刚星星点点冒出些嫩绿的颜色,此时俯瞰500平方公里引龙河大地,一片片“祥云”游走在广阔的原野上,展现了一幅幅美丽动人的画卷。近看,在引龙河农场有限公司的草原、林地和湖泊,是几十万只小鹅雏在悠闲地散步,在池塘里嬉戏玩耍,“嘎嘎”的叫声此起彼伏……短短五年的时间,公司养殖大鹅的数量从无到有,到如今的20多万只,养鹅总量突飞猛进,养鹅队伍异军突起。
支部引领,第一管理区培育“领头鹅”
时值五月,引龙河农场有限公司的白鹅养殖户们都纷纷忙碌起来,在第一管理区大鹅养殖户宁艳伟的大鹅养殖基地,管理区党支部“农畜双收”党小组正和宁艳伟夫妇一起搬运鹅饲料。
养鹅户宁艳伟
在白鹅育雏暖棚内,第一批购进的1万多只小鹅雏已经完全退掉了刚出蛋壳的柔弱,经过宁艳伟的精心照顾,还不到20天的小鹅雏各个精神抖擞,吃食、喝水、嬉戏玩耍,鹅雏大棚内,一片生机勃勃。看着一个个生龙活虎的小鹅雏,宁艳伟干活的劲头更加十足。
四年前宁艳伟经过考察发现引龙河农场公司地处寒温带,农场水系发达,草原广袤,适合大鹅养殖。他把养殖大鹅的想法跟管理区党支部书记谈了后。第一管理区党支部一方面采取党政领导齐抓共管的管理方式;另一方面成立“农畜双收”党小组,由党支部牵头,党小组负责具体落实的责任分工,压实党小组和党员帮扶责任,帮他选场地、定鹅雏、搜集技术经验、联系饲料购买、秋后销售等一系列问题,打消他的担心和顾虑。就这样,在“农畜双收”党小组的帮助下,宁艳伟的大鹅养殖事业连续四年都取得了大丰收。
在第一管理区党支部“农畜双收”党小组的鼓动下,宁艳伟夫妇大鹅养殖成功了。宁艳伟夫妇养鹅的模式在引龙河农场有限公司得到复制推广。如今引龙河农场有限公司养鹅户达到64户。
“农畜双收”党小组帮扶,助力引龙河大鹅腾飞
引龙河农场有限公司第三管理区大鹅养殖户王彦2020年试验养殖了5千只三花大白鹅。第三管理区党支部“农畜双收”党小组的党员们,从搭建鹅棚到鹅雏的购进,再到养殖全程帮扶。为保证鹅雏的成活率,管理区党支部党员轮班到王彦的鹅棚帮助他照顾鹅雏。王彦当年获益7.5万元。今年他想扩大规模。
也就是在这时,引龙河农场有限公司党委坚持学史崇德,赓续精神血脉、厚植为民情怀,上好服务课,实现管理服务精细化。将“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与发展自营经济相结合。要求党员干部到一线发现问题、到一线化解矛盾、到一线送达关怀、到一线体现作风。通过入户走访、实地查看、民情恳谈等方式,收集社情民意,了解群众疾苦,问需问计于民。
积攒了一年经验的王彦,2021年养殖规模扩大到了2万只。在王彦为大棚进行扩建、加固、更换设备人手紧缺,束手无策之时,引龙河农场有限公司第三管理区党支部党员干部入户走访,为其出谋划策、设计改建方案,出义务工帮助他把大棚进行维修和加固,不仅为王彦扩建场棚抢夺了工期,更为他今年养殖业发展提供了保障,解了他的燃眉之急。
支部帮助王彦建鹅舍
“农畜双收”党小组是引龙河农场有限公司21个党(总)支部110个党小组的一个别名,他们就像一颗颗红色的珍珠,分别镶嵌到了农业科技示范、标准化提升、大鹅养殖、食用菌种植、环境整治、公路养护、文体活动等各个领域,用百里党建长廊这条“金线”将这些“红色珍珠”穿成“党群珍珠链”。各基层党组织结合各自站在“珍珠链”上的位置,围绕自营经济、高标准农业和社区服务三条党建示范带建设各具特色的“盆景”,用“党群珍珠链”将“盆景”连成“风景”,打造成一道具有引龙河特色的党建风景线。
在引龙河农场有限公司“农畜双收”党小组的帮扶下,引龙河农场有限公司的农户今年已经孵育鹅雏20余万只,预计产值2000万元,为农户增收3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