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黑龙江经济网 > 知青文化 > 知青岁月
第一次回家
来源:北大荒知青网   编辑:张宏玲   2021-06-22 10:54:50

华禹辰

大概是1970年12月初,我们一行5-6个男女知青搭乘去满洲里拉货的生产队的胶轮拖拉机踏上了回家之路。每个人都给家里带了些东西;我带了两只羊和一袋白面。记得那时草原的白面很好吃,不仅白而且有劲,蒸馒头、包饺子那绝对是好。羊是宰好了的,装进羊肚儿内,放在一个皮箱里。我还特意从供销社买了一件学生蓝上衣和一双鹿皮鞋,为的是让父母看到自己在牧区生活得不错,好让他们放心。

那是一个晴朗的天空,虽然气温已达零下20多度,但是回家的感觉真好。清晨,我们从公社出发,这里距满洲里大约180里,道路畸岖,拖拉机以每小时30~40里的速度行驶着,我们几个挤在车斗里,一路上说说笑笑,虽然脚已经冻得麻木、脚趾也隐隐作痛,但仍掩饰不住心中的喜悦;这是我到牧区20个月后第一次回家。

拖拉机沿着漫漫的沙土路,哼哼唧唧、颠颠簸簸、忽快忽慢的走着,排气管冒着浓浓的黑烟。傍晚时分,到达了满洲里。安排好食宿,买好车票,次日早晨便登上了回家的列车。直到今天我还

能想起当时身后背着装有两只肉羊的皮箱、两手提着装满白面的提包、肩上还背挎着个书包、冲进车站、跑过天桥时的情景。

从满洲里开往哈尔滨,一路上车里的人流多了起来。晚上途经扎兰屯时上来一帮知青,听口音都是天津的,其中还遇上了几个42中的同学,大家的亲热劲就别提了。

三棵树车站是哈尔滨的交通枢纽,这里人来人往,很拥挤,也很热闹,我们就在这里换车回天津。车站附近有个邮局,我们在这给家里发个电报,告诉接站的车次和时间,然后到附近的一个小饭馆吃饭。那时哈尔滨时兴喝啤酒,饭馆的桌子上摆满了空罐头瓶子,那是用来盛啤酒的。哈尔滨虽冷,可跟草地比起来就是小巫见大巫了。我们每人都要了一瓶黄橙橙的啤酒,因为我不喝酒,所以很不习惯啤酒那种马尿般的怪味,便匆匆地吃完饭,一个人出来溜达。忽然一个中年男子走了过来,对我说;你是关内的吧?我说天津的。他说,他是河北省某县的,咱们也是半个老乡,真是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啊!在套了一阵近乎后,他说;兄弟,我回家的路费不够了,你能不能借给我几块钱,留个地址,以后我一定寄还给你。那时我很单纯,仅有4块零钱装在口袋里,其余的钱都缝在内衣里了。我说我这里只有4块钱,给你吧,不用还了。他千恩万谢地走了。回到饭馆,大家都说我被骗了。我半信半疑,那时骗子没有现在多,不然我也不会上当了。

三棵树虽然是始发站,但上车的人很多,操着各种口音的老乡还有知青,黑压压的一片。我们先是几个同学以最快的速度,卡住车门、空手上车,抢座、占地儿,然后下面的几个再将行李、东西等物品从窗口递上车,最后再从下面钻进车窗,因为此时车门已经人满为患了。现在想起来,那时就是年轻,而年轻就是最大的财富。谁能想象几个男女知青,有的人又瘦小体弱,却身背手提着百余斤的东西,历经四千五百里的路程、三天两夜的跋涉却没有丝毫的疲惫不堪。

那时的火车就是光板硬座,长时间地坐在上面很不舒服,即使乘坐快车,座位也不过是包裹了一层的人造革。那时回家能够有个坐位就是很大的造化了,睡卧铺?做梦都没想过。

记得到天津时,柳树还是绿的,与牧区相比较家乡好像还是秋天。由于事先接到我发来的电报,大哥和弟弟在东站出口接的我。我们乘上无轨电车回家,在离家不远的96路车站,母亲和妹妹等在那里。将近两年了,母亲苍老了许多,我一边安抚她,一边默默地为她擦去脸上的泪水……还记得当时妈妈一直埋怨我为什么不早点回来?如果早回来十几天,她为我养的蛐蛐还活着呢!(我小的时候喜欢玩蛐蛐)。

回家后的几个月,陪伴家人,走亲访友、知青之间请客聚会,不知不觉中,春节过去了,年算过完了。天气渐暖,又该准备返程,又是一片依依的惜别……

本文作者新右旗黄花公社天津知青 写于2016年1月20日

摘自《北大荒知青网》



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里区地段街1号
版权所有: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  黑ICP备11001326号-10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23120170002
本网站内容未经许可不能用于其它网站,非授权转载,本站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