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黑龙江日报全媒体记者 刘楠 赵吉会
手不能有一丝一毫抖动,火焰才不会把灯泡烤爆;融化铁丝的铁水更不能落到灯泡上,烧断铁丝后,要迅速移走汽焊枪——此时,“国际焊王”王召军正在切割距灯泡0.5毫米处的铁丝。屏住呼吸,出手“稳准狠”,仅用时10秒,5根铁丝完美切割完毕。
王召军,大庆油田工程事业部第二工程部电焊工。自2002年参加工作以来,上述场面对他来说已是司空见惯。19年坚守一线,王召军获奖无数:2011年获德国“嘉克杯”国际焊接大赛单项第一名,摘得“国际焊王”称号。曾荣获龙江十大工匠、黑龙江省杰出青年岗位能手、全国技术能手、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等荣誉称号,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是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电焊技能专家。
王召军在工作中
“没有吃不了的苦,只有享不了的福”
“焊工手中有团火,四季炙热无法躲”。在工程建设公司,要说哪个工种最辛苦,焊工肯定名列前茅。
刚上岗时,缺乏实际操作经验,王召军经常被电弧打伤眼睛,手和胳膊被焊花烫出大泡是常有的事儿。“焊工没有吃不了的苦,只有享不了的福”,刚参加工作时,师傅焦洪涛说的这句话让王召军一直谨记在心。为了苦练基本功,他拎着十多斤边角料一蹲就是半小时,看书吃饭都蹲着,很快学会了平、立、横、仰等各种姿势的焊接技术,并用5年时间熟练掌握了氩弧焊、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等技术。他的高超技艺不仅表现在对各类规格焊件的驾轻就熟、对各种焊接技术的运用自如,还在于在各类比赛中始终能够沉着冷静,稳定发挥。
2011年9月,王召军赴德国吕内堡参加被誉为“焊接世界杯”的“嘉克杯”国际焊接大赛,与来自15个国家30余名顶级焊接高手同台竞技,这既是一场全球顶尖的技术对垒,更是一场无声的心理战。凭着高超技艺和良好心理素质,王召军一口气完成平立横三种板钨极氩弧焊,以焊接件质量优秀、成型美观,赢得国际裁判的一致好评,夺得单项第一名,获得“国际焊王”称号。
“不仅技术过硬,还要有责任心”
王召军常说,“作为一名电焊工,技术过硬只是一个方面,还要有很强的责任心。”
因为焊接时追求极致和完美,王召军经常被同事调侃,“你焊的这个已经非常好了,咱焊的也不是飞机大炮,你干啥对自己这么苛刻。”王召军不以为然,他说,“只有严才能有产品高质量,才能练出高技能。”
王召军说:“在焊一道焊口的时候,如果抱着得过且过的心理去焊接,输油、输气管线一旦发生泄漏,产生的严重后果将无法估量。作为一名电焊工,必须对自己焊接的每一道焊缝负责,努力焊好每一道焊口,焊精每一项工程,经得起时间的考验,经得起用户的检验。”
焊接时,王召军半边脸浸在水中
王召军先后参与百余项油田内外产能建设。2019年夏天,他参与了中引水厂水源地替代工程的施工。王召军带领班组成员针对穿涵漏水严重的问题,利用几根一寸管和螺栓制作了实用性极强的自制大管径对口器,大大降低了管线对口难度,并亲自操刀冲在最泥泞的作业区进行电焊作业。在场的工程负责人高度评价:“能在这么短时间完成这么难的任务,绝对是个奇迹!”
2020年5月,在萨南深冷装置扩改建工程施工过程中,王召军成功研发出了“大口径弯头组对移动装置”。该装置可提高功效3-5倍,节省人工费50%以上,年节约费用50万元以上。
“国际焊王”带出一批“国际焊王”
王召军(右)在指导徒弟们
2012年,“王召军劳模创新工作室”成立。他带领大家深入现场,攻难关、解难题,不断加大技术革新力度,聚焦关键技术突破。“工作室汇集了铆工、焊工、管工等六大工种,16名‘技术大拿’,已有近万名青年人才在这里提升技能。”王召军告诉记者。
工作室先后发明了“焊丝引弧法”、“管道弯头焊缝内冲氩装置”等技术革新200余项,获得国家实用新型技术专利42项,建成至今创造经济价值2亿多元,先后被命名为大庆油田劳模创新工作室、集团公司技能专家工作室、黑龙江省技能大师工作室。
即使这样,王召军也丝毫没有懈怠。多次参加国际比赛的他,感受到越是发达国家,焊接设备越高端,焊接技艺越精湛,想要缩短和他们的差距,国家不能只有王召军这一个“国际焊王”,必须带出更多的“国际焊王”,在世界技能舞台叫响“中国品牌”。
根据自己的实际操作方法和参赛经验,他总结出了“六精六稳”焊接操作法和“五步培训法”,毫无保留悉心传授给徒弟们,从2013年开始,他带出的徒弟纷纷在国际大赛上获奖。
“我们电焊工的工作就是用手中的焊枪,把冰冷的钢铁缝合成一道道牢不可破的精美焊道。冰冷的钢铁逐渐产生热度,我们的人生也在绚烂的焊花中迸发出光彩。”王召军说。
(图片由受访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