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晁元元 文/摄
哈尔滨市松北区冰峰街全国总工会哈尔滨劳模技能交流基地内,矗立着“中国工人首次纪念五一国际劳动节纪念地”雕塑,展现了1907年5月14日(俄历5月1日)中俄两国数千名工人在太阳岛上集会,纪念“五一”国际劳动节的场景。
“中国工人首次纪念五一国际劳动节纪念地”雕塑
哈尔滨市委史志研究室党史编研处边清山讲述这段历史时说,中东铁路于1898年动工修建。从那时起,共产主义先驱在工人间开始传播马列主义。哈尔滨作为中东铁路的枢纽、工人的聚集地,成了当时中国马列主义传播的中心。
中东铁路工人在检修机车(资料片)
1905年11月,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在哈尔滨成立了“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哈尔滨工人团”的布尔什维克组织。这个组织不仅对在该厂工作的300多名中国工人有很大影响,而且对松花江的航运工人和哈尔滨的面粉工人也有一定的影响。1905年,舒米亚茨基被俄国布尔什维克派到哈尔滨领导工人运动,在中东铁路哈尔滨临时总工厂以车工身份作掩护,开展革命活动。
当时,中东铁路上的广大中国工人为摆脱被奴役的地位,始终没有屈服,他们在与沙俄侵略者斗争中,与俄国工人结下了深厚的战斗情谊。
中国筑路工人的凄惨生活(资料片)
时间拨回到1907年5月14日(俄历5月1日),中俄工人潮水般地涌出厂门,向三十六棚(中东铁路附属工厂工人集居地)后身的松花江边聚集。同时,地包、车站、铁路印刷厂、八区制粉厂、港口的中俄工人也从四面八方汇集过来,很快形成3000多人声势浩大的队伍。
中东铁路哈尔滨临时总工厂旧址
工人们过江后,选择在临江的一片高坡地上集会,以土岗做讲台,四周插上红旗,旗帜上写着“五一万岁”“劳工神圣”“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等大字。
中东铁路管理局局长霍尔瓦特得知情况后,急令镇压。中国工人吴泰和舒米亚茨基按计划,率队乘预先准备好的船只,迅速过松花江向太阳岛集结。因这里不属沙俄军警管辖范围,所以当警察局长率领警察赶到江边时扑了空。工人们进行讲演,提出了反对剥削压迫,改善生活待遇,为实现八小时工作制而斗争。
这是中国工人第一次庆祝自己的节日——“五一国际劳动节”,中国工人阶级从而登上政治舞台,也在中国工运史上镌刻下哈尔滨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