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黑龙江经济网 > 红色之旅 > 红色故事汇
赵一曼 牺牲前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
来源:龙头新闻   编辑:郑伟   2021-06-25 10:16:54

□ 记者 闫一菲 文/摄

6月的尚志市长寿乡春秋岭风景区,苍山滴翠,景色秀美。1935年冬初,这里却寒气逼人,巾帼英雄赵一曼就在春秋岭山顶上,领导了她最后一次对敌战役,后因重伤被俘,开始了长达八个半月的狱中生涯,直至牺牲。 

春秋岭战斗浮雕

枪声在春秋岭上响起,回荡在历史的天空,已八十余年…… 

在宜宾女中读书时的赵一曼

赵一曼,原名李坤泰,字淑宁,参加革命后用名李一超,在东北从事抗日斗争时化名赵一曼。1905年10月出生于四川宜宾。1923年冬,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走上了革命的道路。1926年春,转为中共党员,并积极参加和组织学生运动。大革命期间,考入黄埔军校武汉分校女生大队。1927年9月,赴苏联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1928年冬,回国后在宜昌、南昌和上海从事党的地下工作。当时,在险恶工作环境中,她感到带孩子实在困难,于是忍痛将刚满一周岁的儿子(乳名宁儿)送到亲戚家抚养,此后母子再也没有见面。

赵一曼儿子宁儿(陈掖贤)以及赵一曼给儿子的遗书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党组织派赵一曼到东北开展抗日工作。1932年7月,她到哈尔滨先后担任满洲总工会秘书、组织部长、兼任哈尔滨总工会代理书记。在满洲省委的指示下,成功地领导了哈尔滨市电车工人大罢工。1934年7月,赵一曼坚决要求到抗日第一线,来到游击区担任中共珠河中心县委委员、县委特派员和妇女会负责人。后又兼任铁北区委书记,担任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三军一师二团政治部主任。赵一曼很有领导能力和指挥天赋,领导的游击队让日伪军接连退败,她被战士们亲切地称为“我们的女政委”,敌人则惊恐地称她为“手持双枪、红装白马的密林女王”。

赵一曼红装白马驰骋战场画像

1935年11月,赵一曼在春秋岭与日伪军的战斗中,左大腿骨被子弹击断,身负重伤,于是带领其他3名同志在珠河县第三区一个农民家养伤。敌人探知了消息,前来抓捕,在交战中,赵一曼左手腕中枪,昏迷后不幸被俘。在敌人的监狱中,她受尽酷刑,但宁死不屈。

春秋岭半山腰处赵一曼被捕地遗址塑像

本就身负重伤,再加上严酷的刑讯,赵一曼处于生命垂危状态。敌人为了得到有用的情报,又把她转移到当时的哈尔滨市立医院进行监视治疗。期间,受赵一曼爱国精神的感召和人格魅力的影响,看守警察董宪勋和女护士韩勇义助其逃离,可惜在距离游击区不远的地方被敌人追兵赶上,赵一曼再一次落入魔掌,敌人用尽了残忍的酷刑,面对生与死的抉择,赵一曼毅然守口如瓶坚决保守党的秘密。敌人彻底绝望了,最后决定将其押到曾经战斗和生活的珠河县处死。

东北烈士纪念馆中还原赵一曼在火车上被押赴珠河的场景

1936年8月2日,日军将赵一曼押往珠河县城游街示众,并最后枪杀于小北门。 

“民众的旗,血红的旗,收殓着战士的尸体……血红旗帜,誓不战胜,终不放手……”牺牲前,赵一曼高唱《红旗歌》,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慷慨就义,时年31岁。‍‍‍

东北烈士纪念馆中赵一曼雕像

人们已经无从得知,当年这位南国女儿踏上祖国北疆这片土地时最初的感受,但她的热血和芳魂却永远留在了这里,践行了她“未惜头颅新故国,甘将热血沃中华”的铮铮誓言。‍

赵一曼烈士生平事迹陈列馆

英雄已逝,精神永存。如今,曾经的珠河县已成为以抗日英雄赵尚志命名的尚志市,为了纪念赵一曼,当地在春秋岭脚下建立了赵一曼纪念园,建有赵一曼烈士生平事迹陈列馆、赵一曼被捕遗址、春秋岭战役遗址等景点。距纪念园30公里左右的赵一曼牺牲地——当年的小北门,也修有赵一曼陵园,并建衣冠冢。




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里区地段街1号
版权所有: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  黑ICP备11001326号-10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23120170002
本网站内容未经许可不能用于其它网站,非授权转载,本站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