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黑龙江经济网 > 红色之旅 > 红色故事汇
杨子荣 林海雪原上的剿匪英雄
来源:龙头新闻   编辑:郑伟   2021-06-25 10:20:05

记者 郭俊峰 刘晓云/文 郭俊峰/摄

在海林市海林镇的东山上,坐落着杨子荣烈士陵园,是剿匪侦察英雄杨子荣的安葬地。近日,“红色印记——讲述龙江百年党史故事”主题调研采访团来到海林市,感受剿匪英雄杨子荣一往无前的精神气概,寻找杨子荣在这片土地留下的身影。

杨子荣原名杨宗贵,1917年生于山东省牟平县嵎峡河村,1945年参加八路军,历任战士、班长、团侦察排长等职,同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6年2月进驻海林剿匪,他参加大小战斗上百次,多次立功受奖,被评为“侦察英雄”“战斗模范”。

在海林市海林镇的东山上,坐落着杨子荣烈士陵园

1947年,杨子荣等人一举将“座山雕”等25个土匪全部活捉,创造了深入匪巢以少胜多的战斗范例。1947年2月23日,杨子荣在追歼顽匪郑三炮、丁焕章时,因天气严寒,其手枪枪栓冻结,不能击发,被敌弹击中,不幸壮烈牺牲。

杨子荣烈士陵园讲解员李美琳介绍,1945年11月,黑龙江地区在东北民主联军主力部队的配合下,全面开展了清剿土匪的斗争。

“杨子荣18岁时与他人结伴到鸭绿江放木排,饱尝人间冷暖。”李美琳说,1945年,杨子荣瞒着家人报名参加海军支队,29岁的杨子荣被分配到炊事班当了一名炊事员。部队边走边扩充,到达五常时杨子荣一人就动员了30多人参军。这时,连队发展新党员,入伍才三个月的杨子荣名列其中。

杨子荣纪念馆

杨子荣是一位极富传奇色彩的特级侦察员,他活捉土匪“座山雕”的故事是以少胜多的典型战斗范例。

李美琳介绍,1947年1月26日,杨子荣接到命令,带领战友孙大德、魏成友等五人乔装打扮,连过匪徒三道哨卡,摸到“座山雕”的老巢。屋里炕上坐着一个70多岁的瘦小老头,此人就是恶贯满盈的“座山雕”。杨子荣假装吴三虎部下,请“坐山雕”带路到吉林投奔中央军,同时指责“坐山雕”不够义气,让他们等了七八天差点饿死,自知理亏的“座山雕”便带他们下了山。此时,杨子荣所在部队在途中设伏,兵不血刃,一举擒获“座山雕”及部下25人。

杨子荣和战友的雕像

1957年出版的《林海雪原》是现代作家曲波为纪念杨子荣等战友,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创作的长篇小说,后又被改编成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传唱至今。

在杨子荣烈士陵园的山顶上,矗立着10米高的革命烈士纪念碑,碑后面安葬着杨子荣、马路天、高波和孙大德四位烈士。由纪念馆通往山顶墓区的131级花岗岩甬道台阶,寓意着英雄们奠基的共和国百年基业和杨子荣牺牲时31岁。在甬道下端两侧修建“小分队滑雪进山剿匪”和“活捉三代惯匪座山雕”两面刨铜浮雕,广场中间的大型红色五星象征着革命和胜利。

现代作家曲波为纪念杨子荣等战友创作的长篇小说,后又被改编成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

杨子荣纪念馆位于烈士陵园中央,始建于1975年,以东北剿匪斗争历史为铺垫,以突出杨子荣的事迹为重点,以人们心中的杨子荣形象为延伸,以弘扬、传承杨子荣精神为结尾,将杨子荣的英雄壮举、传奇故事和英雄土地的沧桑巨变展示给世人。全馆共展出杨子荣烈士遗物和其他文献、实物214件,以及照片、题词、绘画等254余幅,包括写真场景“杏树村战斗” “活捉座山雕”“血洒闹枝沟”,以及复原景观“曲波书房”“杨子荣故居”等。

2001年,杨子荣烈士陵园被批准为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2006年11月,被命名为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2009年5月21日,被命名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杨子荣烈士陵园每年接待来参观和谒陵的群众达30余万人。



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里区地段街1号
版权所有: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  黑ICP备11001326号-10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23120170002
本网站内容未经许可不能用于其它网站,非授权转载,本站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