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思琪 黄永兴 黑龙江经济网记者崔冰
近年来,八五六农场和北大荒股份有限公司八五六分公司(以下简称八五六农场和分公司)以巩固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为目标,大力推进黑土保护集成技术示范、绿色水稻生产和高端产品生态种养“三项举措”,做到工程与生物、农机与农艺、用地与养地相结合,改善黑土耕地设施条件、内在质量、生态环境,打造黑土耕地综合保护治理体系,切实保护好了黑土地——这一“耕地中的大熊猫”,为夯实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基础做出了贡献。
八五六农场和分公司致力于形成能复制、可推广的黑土保护和治理修复技术路线与模式,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守住黑土耕地数量和质量“双红线”,为实现“藏粮于地 藏粮于技”发展战略夯实基础。
工作中,八五六农场和分公司成立黑土耕地保护工作小组,建立管理体制机制,做到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重点抓、主管部门常年抓、有关部门配合抓,形成了上下联动、协同推进的工作机制。同时,将黑土地保护列入年度考核工作,定期召开黑土耕地保护联席会议,会同相关部门对黑土耕地保护工作进行组织领导和监督考核,落实耕地地力提升和责任落实相挂钩的耕地地力保护制度,推动形成黑土耕地综合保护治理体系,确保黑土耕地保护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2021年,八五六农场和分公司总播种面积114.64万亩,按照调优种植结构的要求,实现种植优质稻谷种植面积超50万亩,玉米9.8万亩、大豆9.89万亩、杂豆0.58万亩、马铃薯0.5万亩、经济作物600亩。
八五六农场和分公司建立绿色农业示范区0.6万亩,重点实施黑土保护工程、绿色水稻生产、高端产品生态种养,不断完善绿色农业生产各项举措,筑牢农业可持续发展根基。
黑土保护工程。2021年,八五六农场和分公司与农垦科学院、沈阳农业大学等权威机构合作,探索水田黑土保护和治理修复的技术路线,每10万亩耕地建立黑土地保护监测点1处,并在农技推广中心建立长期固定监测点1处,对辖区耕地质量变化进行监测,确保黑土地保护效果。同时,推进农机与农艺相结合,推广宣传深松机械、免耕播种机、秸秆还田机械、抛洒机等机械设备,通过旱平免搅浆、侧深施肥、秸秆炭化还田、有机肥应用等技术,为土壤做“加法”,增加土壤有机质、腐殖质,达到培肥地力的效果,提高黑土耕地资源生产潜力。农场、分公司还建立了有机肥替代化肥种植面积20万亩、旱平免搅浆技术应用14.15万亩、生物炭和碳基肥试验500亩,通过试验结果对比分析,减少对土地耕层的破坏,从而宣传和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实现黑土耕地有效保护。
绿色水稻生产。近年来,八五六农场和分公司以农业“三减”行动为抓手,应用水稻侧深变量精准施肥技术31.85万亩;全面积推广绿色农药替代传统化学农药,并在第三管理区设立1万亩核心示范区;与东北农业大学合作开展水田生物封闭除草剂试验100亩;推进实现化肥减量提效、农药减量控害、精准用肥用药。八五六农场和分公司还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和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深入实施生态保护和修复,打造种养结合、生态循环、环境优美的农业生态系统,建立农业废弃物管理制度,设立农业废弃物回收存放点30处,实现农业投入品包装物、农膜等100%统一回收和无害化处理。
高端产品生态种养。为加强实施保护性耕作,八五六农场和分公司坚持种养结合、保护利用的原则,建立了蟹稻立体种养基地3万亩、高端定制生态农业认养3000亩,鸭稻、鳅稻、虾稻、水蛭稻等生态共作示范基地多处,依托资源禀赋,走农业绿色生态循环道路。
种植过程中,鸭子、泥鳅、螃蟹可以通过田间活动刺激水稻生长,促进养分物质循环,还可通过旺盛的食杂性吃掉田间杂草和虫害,它们的粪便作为肥料,又可以为水稻提供足够的营养,从而形成一个相互依赖、相互促进、共同生长的复合体系,不断提高土壤养分供应和收获后土壤肥力,让黑土地闪出“金色光芒”。
花草种三年,瘦田变肥田。今年,第三管理区9作业站将原有老旧育秧地进行整体搬迁,并将搬迁后闲置的40亩地种植了万寿菊。“闲置的土地就在路边,用工也方便,我就选择了适应力强、花期长,具有观赏性和药用性的万寿菊种植,预计1亩地的收入可达到1500元左右。同时,通过花草的轮作,也可以增加土壤肥力,为这块地种植水稻也打下了基础。”种植户张玉冬对未来充满信心。
2021年,八五六农场和分公司与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等高校合作,集成绿色水稻生产技术,不断推进绿色生产模式由点扩面发展,预计将实现耕地质量平均提高0.5个等级,土壤有机质含量平均提高0.05个百分点,化肥施用量比2020年减少10%,除草剂使用量减少5%,生物杀虫剂、杀菌剂使用量占比30%以上,进一步增强粮食生产能力,把黑土地这个“耕地中的大熊猫”保护好、利用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