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日报全媒体记者 刘莉
9月27日13时30分,刚刚结束午休,哈尔滨市疾控中心各部门工作人员便继续奔忙于各个岗位,疫情防控相关工作在有序、快速推进中……
此时,一辆核酸样本转运车停靠在专用接收窗口前。“第16批”,工作人员麻利记下样本当天批次,并登记好这批样本的“出身”——某航班、隔离点宾馆。消毒、迅速接收、装上推车……一批新鲜样本被“快递员”经专用通道快速转走。
下一站,基因扩增实验室。这个按国家标准建设、今年6月刚启用的实验室,犹如装备了精良武器的猎人静候着“猎物”。哈尔滨市疾控中心病毒检验科科长怀清杰介绍,实验室从安全性、格局布置、硬件配备等方面都很先进,目前主要开展新冠病毒核酸检测。
在怀清杰引导下,记者经过一更区、二更区“全副武装”后,来到了核心区域——PCR实验室。此时,走廊一侧一间实验室内,四名工作人员正在有条不紊进行检验,在他们身后的推车里是刚刚运进来的近千管样本。“看来,这又是一场将持续六七个小时的战斗。”怀清杰说道。
在怀清杰讲解下,记者透过实验室与走廊间的透明窗,目睹了核酸样本的检测“旅程”。
消毒后的样本进入实验室,经开转运箱、开密封桶、开密封袋“三步走”程序后,检验员算是与病毒“短兵相接”了。
第一步是“震荡”,样本被置放在一台称为“震混仪”的小型机器上。充分震荡,为的是让病毒得到充分释放。“这步好比炒鸡蛋前将鸡蛋打散。”怀清杰作了个比喻。
震荡完毕,检测员下一波操作如行云流水般展开:开样品管盖、加样、关样品管盖,这样的动作一天不知要重复多少次却须次次谨慎。
下一步,对样本进行核酸提取。“就是在承载采样拭子的样品保存液中精准地抓取新冠病毒。”怀清杰解释道。
接下来,配置反应体系、加入提取的核酸,放入实时荧光定量PCR仪中进行扩增。这可理解为,把数量极少的病毒进行成千上万倍复制,方便最终找到病毒“元凶”。
扩增分析,通俗讲就是试剂盒里有可以找到核糖核酸的“侦察兵”,经扩增仪找到后扩大,就可以根据图谱和数值分析出结果。
最终,结果判定也就是报告环节。怀清杰说,一般情况下一份核酸样本4~6小时即“验明正身”,但结果可疑无法判定时,检验人员还要以两至三种不同灵敏度试剂,对可疑结果样品进行复检。
采访中记者发现,实验室完全在密闭的环境中,且走廊内、实验室内均有监控环境值的仪表。“操作中,如果气体外泄就会造成污染,后果十分危险,所以实验室一直处于负压状态,保证空气单向流通。”怀清杰继续说道,“在此‘硬核’保护下,加之每次进入实验室都要着三层防护服、戴双层手套,我们检测组每个人的面部、胳膊上都有被层层包裹后出现的勒痕,经常是手上的湿疹刚下去就又要上岗,但相比能稍微休整一下、回家看看孩子和父母,这些又不觉得怎样。”
“没什么,习惯了。”如此一份艰辛的工作被怀清杰轻描淡写地描述着。
哈市疾控中心检验检测组这支队伍,耐得住寂寞、经得起考验,他们随时接样、随时检测,每天24小时不间断工作,他们进入实验室一次,就要在三级防护服憋闷下一呆五六个小时;经他们手检测的核酸样本已近20万份计40余万人。
检验,一直在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