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黑龙江经济网 > 环保健康 > 名医名院
疫情防控常态化形势下口腔医疗模式必须求新求变
来源:黑龙江经济网   编辑:张宏玲   2021-10-11 10:22:26

衣晓峰 黑龙江经济网记者 孙悦群

新冠疫情让世界见证了我国民众勠力同心、共克时艰的伟大壮举。如何打破传统观念和固有的诊疗格局及其运营逻辑,让医疗水平和服务水平顺应新形势,同时迈上新台阶,更好地适应疫情带来的的新挑战?结合自己从事30多年的口腔临床和教学工作,作为数字口腔医学和功能美学的倡导者和践行者,中华医学会黑龙江口腔专业委员会理事、哈尔滨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修复科教授冯剑桥提出了他的思考和建议。

改善医生工作环境和患者就医环境同等重要

以常规口腔门诊为例,疫情流行期间,一些口腔科诊室的原有布局和设计难以符合感控要求,且很多设备操作时可能对医患双方都有很大的潜在风险。因此国家卫生健康委及时发文,禁止口腔科在疫情流行期间使用相关设备操作,这就使后期积攒的各种牙病问题越来越多,患者就诊意愿自然随着疫情缓解开始“爆棚”,单靠电话咨询、网络答疑对于大多数口腔疾病来说已是于事无补,但限于种种原因,现实的口腔科很多疾病的诊治和修复,依然只能按程序逐步进行。

究竟新形势下的口腔医疗如何改进呢?冯剑桥教授首先解释说,研究与实践表明,通风率越高,室内空气中的飞沫颗粒数量衰减越快;而缺乏通气或低通气率的房间必然会加大空气传播感染率和疾病的爆发率。调查显示,增加通风,确实可以降低疾病感染的概率。冯剑桥认为,即使疫情彻底结束,未来对口腔诊室的通风要求却必然越来越高。

为了弥补自然通风的不足,必须采用机械通风。近些年,建筑装修领域常见的新风系统,其实有别于传统空调和独立的空气净化器,原理是由送风系统和排风系统组成的一套独立空气处理系统,通过新风机将室外空气过滤并导入到室内,同时经由管道将室内空气排出。冯教授建议,今后新建口腔门诊或专科医院时,要把新风系统和中央空调作为双标配,新风系统则需长时间运转使用。

冯剑桥解释说,新风系统能够增加通风量、防止雾霾,减少环境污染和病毒侵害,相当于给门诊戴上了一个“大口罩”,这对诊室而言,在任何时候都很重要。空调的作用不仅是控制环境温度,更重要的是,大多数口腔材料的操作温度都要求控制在摄氏25度以下(环境温度),即使人可以耐受高温,材料却不能忍受,环境温度只能靠空调维持。

冯剑桥认为,符合专业标准的独立口腔诊室,加上设计合理的感控标准和综合气流处理技术,也最容易实现空气管理,既有助于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也正是口腔疾病诊治的发展方向,符合医患双方的利益诉求。

对比来看,“大排档”式的诊室,目前依然为现有专科医院的主体形式,虽然疫情发生后,有些医院或门诊,对老旧格局做了隔断,但因各种条件限制,没有实质上产生真正的抗役能力。规模较大的门诊或医院,特别是综合医院或门诊中的口腔诊室,最不容易做到合理的空气管理,感染监控得不到有效施行,隐患较多。

其实,即便没有疫情出现,患者的隐私权、安全感在原有条件下也难以得到可靠保护;而且环境噪音、设备噪音的污染严重,更潜藏诸多风险,早已不适合当代口腔医疗发展需要。这种医疗布局和设计,建议尽早整改。

多学科联合诊治,塑造“多对一”新模式

我国的口腔医疗事业通过多年发展壮大,已形成了多个分支学科。冯剑桥教授介绍,当前大型口腔专科医院,设有放射科、牙体牙髓科、儿童牙病科、正畸科、修复科、种植科、牙周科等诸多科室,虽然专业性较强,但“深度有余,广度不足”。因为看病流程复杂,患者经常感到眼花缭乱,无所适从,极大削弱了临床效果和工作效率。

实践证明,口腔疾病的多学科联合诊治已成为当前重要的医疗原则及未来发展的大趋势,这就意味着,诊疗往往不在单一的科室完成。口腔疾病有别于大内科、大外科多学科联合诊疗(MDT),因为分科过细,即使治疗原则正确,患者检查、诊治需要多次往返于各楼层、诊室间,浪费时间、精力和财力的同时,甚至可能出现病情延误、程序差错等新问题。

基于此,冯教授建议大范围拆分原有科室及人员,将牙体、牙周、正畸、修复、口外等专科医生重组为一个全新的综合科,切实增强口腔疾病的综合诊治能力和效率;最终的口腔门诊或专科医院,除综合科外,只保留口腔外科病房、门诊和病房手术室(负责种植手术和外科手术)、儿童牙病科、放射检查科等5大科室。

通过“一站式”服务,患者即使没有明确的就医方向,在综合科也能完成初步诊断甚至最终诊断,又可进行绝大多数专业医疗服务,甚至在一个科室即可完成全部治疗。此时的病人面对的是多位医生,并非传统意义的“一对一”诊疗模式,而是“多对一”的服务新模式和运营模式。

冯剑桥指出,口腔疾病治疗的中心思想是“咬合重建”,无论强调微创、功能美学,还是数字化等理念,一切都围绕这个中心进行。

同时,“口腔集群”模式结合新一代互联网平台和通讯技术,通过网络预约咨询、数字化诊治、模拟治疗效果、预后追踪等一系列的智慧医疗手段,必将有助于达成医疗资源的合理统筹和协调,高效运转。冯教授认为,治疗流程的化繁就简和快捷流畅,必然使接诊能力大幅攀升,真正体现“科技以人为本”、“一切以病人为中心”的思想和理念,更符合当下和未来时代要求。

口腔数字化的优势和趋势颠覆传统认知

研究证明,疾病的发生发展50%与心态有关。而智能医疗不仅仅是设备的优化,更能带来包括医疗服务在内的其他相关领域的质的飞跃。打破传统认知,改善治疗体验是必然趋势。

冯剑桥强调,新冠疫情促使各行业均在加速智能化和数字化进程。依托互联网技术的大数据、云计算、医疗信息化、远程诊断和会诊、手术机器人、分享医疗、专业及非专业在线教育、VR/AR等很多相关技术理论,同时在5G技术的加持下,医疗行业必然也会有突飞猛进的变革。

进入21世纪,口腔数字化的进程不断优化,而且在整个医疗行业处于领先地位。以修复科为例,从诊断到修复,数字化程度均极高。从过去传统的口内取模到现在的数字化立体光学扫描印模、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作技术、3D打印修复体快速成型技术等,只需数字信息,而再不依赖传统的模型传递,由此隔绝了门诊到加工渠道的病毒传播途径。

冯剑桥教授评价指出,新一代“诊所内数字加工技术”,极大地缩减了模型修整、消毒、设计、包装、物流等时间,相当于义齿的“前店后厂”,患者甚至一天即可完成过去需要7-10天才能做好的修复,这种“一日有牙”技术,直接让大众感受到了智能医疗的魅力,完全颠覆了传统认知,就医体验明显改观。数字一体化医疗体系,实现了医疗水平与患者需求的高效匹配。

当前,很多医疗机构,依然采用传统手段进行口腔治疗和修复,受疫情影响治牙进程被迫时断时续,迟迟不能正常运转,这就再次印证了口腔数字化的优势和趋势,数字口腔的化繁为简,势不可挡。

用最小的代价获得最大的口腔治疗收益

一个口腔修复体最终在患者口腔中行使或恢复部分功能,并保持一段时间内相对稳定,看似简单,其实背后包含着很多科学和哲学理念。冯剑桥教授努力追寻的目标是“用最小的代价获得最大收益”,医生在繁与简的思维变换中,要积极寻找每一位患者的最佳医疗方案,比如,常见的口腔导板导航种植、数字化贴面、美学导板、嵌体、全口咬合重建等诸多数字化修复体,都是以损伤最小、收益最大为目的和原则的有效治疗手段。

冯剑桥最后指出,医疗环境和医疗模式的改变促进了医疗程序的优化,加上有力依托互联网和数字化,结合分享医疗、分级诊疗、多点执业、优势医疗资源下沉、分支医疗机构合理布局、高效转诊等措施和政策实施,必将显著改善目前的跨区域、异地就医、人满为患等现象,对提高口腔领域接诊能力及治疗效果大有裨益。



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里区地段街1号
版权所有: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  黑ICP备11001326号-10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23120170002
本网站内容未经许可不能用于其它网站,非授权转载,本站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