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黑龙江经济网 > 大兴安岭 > 综合新闻
加格达奇区采取“三跟进”工作法 推进低保、特困标准城乡一体化
来源:黑龙江经济网   编辑:于克勤   2022-01-19 11:25:49

黑龙江经济网讯(李胜敏)社会救助工作承担着民生问题,是社会建设的兜底性、基础性工作,承担着兜底保障职责,是困难群众最大的所需所盼,是维护社会稳定,把党和政府的温暖传递给困难群众的纽带和渠道。

大兴安岭地区位于我国最北部,属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有“高寒禁区”之称,年无霜期平均80至110天,极端最低气温达零下52.3摄氏度。由于加格达奇区地处高寒,供热期长达7个多月223天,收入低、贫困人口较多,对于享受社会救助的困难群众,给他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难以承受的经济负担,加格达奇区自然环境寒冷的天气、恶劣的外界条件,导致长期居住在加格达奇区的居民易患多种慢性病、心脑血管疾病和恶性疾病,日常生产、生活支出越来越大,很多家庭已无力负担,

为破解低保、特困标准城乡二元机制带来的“救助不平衡”难题,近年来,大兴安岭加格达奇区不断完善最低生活保障、特困制度。根据国家城乡一体化和脱贫攻坚的发展趋势,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城乡统筹发展,逐步推进低保、特困标准城乡一体化工作。

因农村户籍的困难群众反应多,要求意愿高,加格达奇区民政局多次向区政府提出低保标准城乡一体化工作,经过摸底调查、统计,强化对困难群体的动态管理,进一步完善监测预警机制,将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及时纳入救助范围,采取“跟进筛查、跟进服务、跟进监督”的“三跟进”工作法,压实工作责任,形成工作合力,做到应保尽保,应纳尽纳。以困难群众需求为导向,加大社会救助政策落实力度,结合辖区农村低保、特困实际情况,按照有序推进,分步实施的原则,积极推进城乡低保、特困标准一体化。

区政府决定由区财政出资解决农村低保标准低的问题,将低保标准城乡一体化工作分两年完成。2021年增发城乡低保指导标准差额的60%,现已发放到位,2022年开始增发城乡低保指导标准差额的100%,已提交区委、区政府会议通过,2022年1月实施。

加格达奇区农村特困集中供养在2020年已实行城乡一体化。区现有农村特困人员64人,其中农村特困集中供养11人,农村特困分散供养53人。经请示区委、区政府批准,从2022年1月开始,区财政出资将农村特困分散供养标准提高到和城镇特困分散供养同一标准,确保城乡特困分散供养标准一体化能够及时进行,做好发放工作,切实兜住、兜牢基本民生底线,及时让困难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里区地段街1号
版权所有: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  黑ICP备11001326号-10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23120170002
本网站内容未经许可不能用于其它网站,非授权转载,本站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