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红霞 王鑫成 黑龙江经济网记者马朝林
从全面实施“人才工程”,到持续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从深入实施“人才战略”,到部署全方位培养、引进、服务人才……
近年来,大兴安岭林业集团公司新林林业局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工作,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大力营造识才、爱才、敬才、用才的环境,用实实在在的举措广开进贤之路、广纳天下英才,推动新时代人才工作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奏响了人才发展与经济社会高质量同频共振的铿锵乐章。
深化改革,着力激发人才创新活力
坚持党管人才原则,突出人才引领发展战略地位,推进人才结构调整,创新人才工作机制,优化人才成长环境,实现人才资源的挖潜、优化和有效配置,全面实施人才强局战略。
新林林业局不断完善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及成员单位职责和工作规则,将人才工作纳入基层年度综合考核内容,坚持经济指标与人才指标同步考核,年初在下达经济发展目标任务时,同步下达人才工作目标任务,年终在考核经济工作时,同步考核人才工作,落实基层党组织书记人才工作“第一责任”。结合全局人才工作实际,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人才培养意见和办法,进一步完善了促进人才创新发展的政策体系,构建了更加开放的人才发展环境,为全局转型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保障。
2021年林业局计划培训各类人员800人次,全年实际培训945人次。制定出台了《新林林业局职工培训管理制度(试行)》,确定2021年为“企业职工培训年”,提出了“本土人才技能提升工程”,重点培训护林员、营林、防火等相关专业职工,使培训工作与选拔人才相结合、与提高岗位操作能力相结合、与技能鉴定相结合,切实提高岗位操作人员的技能水平,形成“以点带线,以线带面”的培训格局。
积极培育本土“实用型人才”,举办中药材、山野菜、网红等培训7期,建立“实用技术”库5大类16项,特色产业实用技术人才达到42人,涌现出一批本土人才产业带头人。
政策牵引,打造人才集聚“强磁场”
梧高凤必至,花香蝶自来。新林林业局不断加强生态人才队伍建设,建立生态人才“蓄水池”,为改变职工队伍人员不足、年龄老化、文化偏低的现状,林业局出台政策,落实人才参险、医疗保障、提高毕业生薪酬待遇,吸引优秀大学本科和专科毕业生返乡,选优配强基层人才队伍,提升干部整体学历水平。
根据林区转型发展现实需要,林业局面向社会公开招聘38名大专以上毕业生,充实到基层一线,把优秀人才派到基层一线入职锻炼,促进人才扎根基层,在实践中锻炼成长。补充扑火队伍力量不足。针对扑火队伍年龄老化、人员不足、不稳定的问题,2021年春防前,林业局面向社会分三批招录扑火队员82人。招录扑火队员严格按照资格审查、面试、体能测试、体检、政审等程序,签订劳动合同,办理录用手续。目前,这部分人员已经成为林业局防扑火战线的主要力量。
2022年,新林林业局还将严格招聘条件和严密工作程序,面向社会公开招录180名专业扑火队员充实到各林场和专业扑火队伍,解决扑火队伍、营林队伍人员不足的问题,补充后续力量形成常态。
聚力大局,探索服务人才的新模式
新林林业局重视强化人才关怀培养,全面推进“一对一”联系优秀人才工作,帮助他们解决工作、生活中的困难,切实让优秀人才感受到组织关怀,提高人才待遇,当好“后勤部长”。
瞭望员常年工作在防火第一线,要求具有一定的专业技能和工作责任心。2021年开始,林业局对其实行承包制经营,将最低年薪上调7200元。针对瞭望员队伍年龄老化的现状,林业局实行专业技术人员带动提升行动,采取“一老带一新”的方式,积极发挥专业技术人员“传帮带”作用,实现新知识、新技术和先进经验交流互鉴,不断带动防火系统专业技术人员提升业务技能水平。林业局严把管理岗位入口关,人员进入机关管理岗位,在满足自然条件的前提下,实行选拔借用制。借用期间,由借用单位按照所借用岗位职责要求进行严格考核鉴定,借用期满考核鉴定合格后方可调入,2021年共有24人在借用期满鉴定合格后调入机关管理岗位。维修改造扑火队伍营房、管护用房,改善一线人员的住宿条件;对部分瞭望塔塔房门窗进行更换维修,在所有塔房周围安装防护网防止野兽袭扰,保证一线瞭望员安全,制作30座巡护房,保证巡护人员有遮风挡雨休息场所;为一线人员新购置服装鞋帽、应急物资、生活用品,为职工提供免费体检,保证了职工身心健康;出台政策,对超龄和病伤扑火队员转岗分流到其他相应岗位。
2021年新林林业局出台了《专业技术(职业技能)岗位聘任方案(试行)》,通过调查摸底、基数统计,核定各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岗位和职称聘任比例,建立技术岗位职工考评制度,结合林业局实际,有序推进专业技术职称兑现工作,从而提高专业技术(职业技能)人才的工资待遇。
全方位“引才”,多层次“育才”,新林林业局追逐人才的脚步永不停歇。下一步,新林林业局将积极贯彻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人才是引领生态建设的第一资源,努力培养一支高质量的生态建设人才队伍,以更高的站位、更宽广的视野、更长远的眼光,让高素质干部人才支撑林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