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黑龙江经济网 > 经济要闻 > 龙江新闻
把论文写在大地上——
​田间来了一群“科特派”
来源:黑龙江日报   编辑:刘艳玲   2022-05-18 13:09:56

孙世臣等4位博士科技特派员为桦川县创业乡中山村引进高产龙稻田间指导。

□黑龙江日报全媒体记者 孟薇薇

“春争日,夏争时”。还没进入农忙季,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的科技特派员们就开始在“云上”忙碌起来:一边讲解新品种、传授新技术,一边为农民答疑解惑。

而这只是“科特派”为农服务的一个缩影。

自2014年以来,该院累计选派省级科技特派员2553人次,他们活跃在农业生产一线,将新政策、新技术带到农民中间。

科技帮农出对策

孙世臣是耕作栽培研究所水稻研究室主任,也是专攻水稻育种的省级科技特派员,在其被派驻海伦市长发镇开展一对一科技帮扶期间,充分了解镇里对水稻科技的需求后,为这里提供水稻优质高产栽培、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控等技术,并根据镇里水稻生产实际情况制定水稻科技帮扶具体方案。

此外,他还借助短视频平台,通过录制视频和直播的方式,向农民讲解水稻生产知识,传授新技术。

孙世臣说:“帮扶期间,我们为长发镇建立了水稻新品种筛选、展示、示范区15亩,引进水稻新品种10个,展示示范新品种及配套栽培技术5项。筛选出了适合这个地区种植的新品种龙稻1604、龙稻124等。”

与此同时,他们还选择近年来该积温区长势、收成表现较好的水稻品种进行展示,让农民现场参观,帮他们选择合适品种。

长发镇政府副镇长李源说:“选种一直是我们农民的难题,‘科技特派员’帮我们建设‘水稻品种示范园区’后,让这道难题迎刃而解。农民在田间遇到种植难题,随时可以请教他们,少走不少弯路。”

保护黑土献良策

青冈县是典型的黑土区,过去土地耕层变薄、土壤有机质含量逐年下降。随着“国家第二批黑土地保护利用试点县”项目落地,以及省级科技特派员、黑龙江省农科院黑土保护研究院研究员周保库的到来,情况发生了转变。

青冈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金一鸣说:“通过周老师的指导,现在我们这里土壤有机质提高3%、黑土耕层厚度增加2厘米,应用面积20万亩。”

采访中,周保库说:“针对不同地区黑土地实际情况,我们制定了四项保护模式。”

首先,对黑土层较厚、耕作层薄的地区,采用秸秆碎混翻埋还田模式。利用220马力的拖拉机牵引五铧翻转犁进行深翻。用170马力以上的拖拉机牵引玉米秸秆粉碎还田机对玉米秸秆进行粉碎,粉碎长度小于10厘米,然后加入氮肥,结合深翻将粉碎的玉米秸秆翻压至耕层25~35厘米之间,活化心土层,改良原有的土体特性,起到土壤扩库增容的效果。

其次,在黑土层较薄地区,采用秸秆碎混深松还田模式。利用220马力以上的拖拉机牵引深松还田机,打破犁底层,整平耙细起垄达到待播状态,秸秆还田量达到40%,可以提高土壤有机质、改良土壤作用。

三是在半干旱地区,采用秸秆覆盖还田免耕播种模式。秸秆全部覆盖在田面,次年用免耕播种机原垄播种,可以起到保持土壤水分的作用。

最后,结合秋整地,采用有机肥施用综合配套模式。利用有机肥抛撒机将有机肥均匀抛撒到田间,把有机肥翻到耕层中,既提高土壤有机质,又增加作物产量。

与此同时,他们还在青冈县建立黑土地保护监测评价体系,以便长期进行观测。

数字赋能为善策

绥滨县望江村的农民在省级科技特派员张有智的帮扶下,尝到了数字农业的甜头。

2018年,省农科院遥感与信息研究所的科技特派员张有智帮村里建起了“农业示范园区”,并在园区内安装了自主研发的“农业物联网系统”。

这套系统将遥感、地理信息系统、通信和网络技术、自动化技术等高新技术与地理学、农学、植物土壤学等基础学科有机结合,充分实现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对农作物、土壤从宏观到微观的实时监测,并定期获取信息;并生成动态空间信息系统,对农业生产中的现象、过程进行模拟,形成农业种植方案。

张有智说,利用数字技术指导农业生产,达到合理利用农业资源,降低生产成本,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农作物产品和质量。

依农时不同,张有智和团队还会到望江村进行现场指导答疑,并无偿赠送村民们科技书籍、化肥等。

近期,他们还将奔赴鹤岗市东山区东方红乡为其温室大棚安装该系统,让更多农民了解、熟知数字农业。

图片由受访单位提供



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里区地段街1号
版权所有: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  黑ICP备11001326号-10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23120170002
本网站内容未经许可不能用于其它网站,非授权转载,本站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