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达科技的智慧农机。图片由受访单位提供
编者按
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将质量龙江放在“六个龙江”建设之首,要在“质”的提升中带动“量”的快速扩张。
高质量的发展,需要高质量的产业振兴;高质量的产业振兴,需要有以“小巨人”企业为代表的大量优质企业做支撑。今起,本报推出“探访产业‘小巨人’”系列报道,希望通过介绍他们的经验和启示,激励带动更多“小巨人”涌现;更希望这些“小巨人”获得更多的关心和支持,茁壮成长,为龙江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作出大贡献。
□黑龙江日报全媒体记者 桑蕾 黑龙江日报全媒体见习记者 杜清玉
5月的龙江大地,春播已近尾声,作为黑龙江惠达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惠达科技)的工程师,忙碌了三个多月的他们也终于能歇一歇了。为了做好无人农场,惠达科技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数字技术赋能农机具,在田间地头书写“智慧传奇”。作为智能探测系统、智慧农机装备、无人机植保等赛道的领军者,惠达科技是当之无愧的国家级专精特新重点“小巨人”企业。
从物联网 到深耕大田农业
2015年是惠达科技的一个转折点。
对农业产业实际耕种情况如何量化标准?如何监测?
惠达科技
惠达科技董事长张宇留学美国时,感受到了中美在农业现代化程度上的差距——美国土地种植面积是中国的1.5倍,但在一线长期作业的农业人口却只占全美人口的2%。张宇意识到,农业是一片新兴科技的蓝海。
2009年成立的惠达科技,原本潜心研究物联网技术,当时已经可以实现农机定位。在此基础上,惠达科技很快研发出智能探测系统。农机位置、操作手信息、合作社名称、农机状态全部显示在农机管理平台上。这个创新获得了农业部认可,更让惠达科技从物联网企业走上了以数字技术为农业赋能的专业路线。
2018年,惠达科技的新产品——导航农机自动驾驶系统“208”发布,只要把这套设备安装在拖拉机上就能精确按预设路线自动行驶,作业精度达±2.5厘米。系统一推出就受到农民热烈欢迎,信号好、精度高,只要安装在拖拉机上就可以开启24小时自动耕种模式。不但能实时显示轨迹、面积,仅土地深松一项达到要求就能拿到国家下发的补贴。此外,农民还能省下雇佣耕作手的人工费用。“208”也成为农民口中的“种地神器”。
让工程师脚踩黑土地
目前,惠达科技已经发展为拥有500人的科技创新企业。由于企业大多数员工都为研发人员,副总经理初海波将其形容为“工程师团队”。
为了实现规模种植,掌握一手种植信息,2019年,惠达科技成立了一个专业种植团队,与黑龙江省农科院、石河子大学合作,种植棉花、玉米、水稻、马铃薯等重要农作物。自己租地种地,惠达科技的工程师一方面验证产品解决方案,一方面探索更标准化的组织方式。
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惠达科技的产品不断升级。2020年,智能探测系统实现通过图像识别“算出”土地上的秸秆总量、是否已经全部还田及翻埋是否合格。自动驾驶设备升级到“308”,智慧农机已经在黑土地扎根,在内蒙古奔驰,为新疆服务,在广西深耕。智慧农机能种旱田蹚水田,可以适应不同地形地貌,耕种不同
因为惠达产品的出现,将原本需要进口且价格高昂的农机具价格拉了下来。自动导航系统原本需要从国外进口,售价高达十几万元,惠达科技导航系统出现后,价格已经降至2万元,如果加上农机补贴,价格更为实惠。
为农业装上数字引擎
在新疆大区工作的刘洋正和喀什一家采棉机生产企业谈合作。“如果能把我们的‘601’智能检测系统与采棉机结合,就能实现采棉数据同步上传,人们就可以在线看到所有采收数据。”
从生产系统装备到如今和农机主机厂合作,惠达科技的产业链正在延长。惠达科技的韩兴宇正在无人农场进行多
实验数据显示,采用惠达科技的全套耕种管收设备,亩产可提升5%,提高作业率35%,油耗降低20%,减少45%~60%的种子秧苗消耗。
对于惠达科技来说,以数字经济为农业赋能的梦想还需努力。初海波说,需要用数字为农业装上现代化引擎。惠达科技的目标是建立更系统、更标准的无人化种植方案,成为大田农业解决方案的领航者。未来他们的目标是在更高效的科技产品和组织方式下,简单作物可以人均管理3000亩,复杂作物人均管理1000亩。为此他们持续“闷头”研发,2022年又推出了智能滴灌系统,农民可以通过手机为农作物浇水,远程控制,方便又精准。
以惠达科技的研发能力,完全可以在多领域开花,但他们偏偏喜欢“一根筋”。“我们就想在农业数字化的道路上‘死磕’,发现需要解决的环节就去研发,专心做一个领域。”初海波的这段话或许就是惠达科技能获评国家级专精特新重点“小巨人”最根本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