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黑龙江经济网 > 聚焦三农 > 新闻资讯
引龙河农场打造“生态鹅”金名片
来源:黑龙江经济网   编辑:韩建国   2022-05-25 13:58:18

□隋颖 宋效杰 祝东

在引龙河农场第一管理区宁艳伟的大鹅养殖基地内,宁艳伟正开着他新买的120马力拖拉机拉运鹅饲料,“5年我累计养了将近10万只大鹅,差不多赚了有200多万吧。”

短短五年的时间,引龙河农场生态鹅养殖数量从无到有,发展壮大到如今的60万只,鹅经济迅猛发展,已成为引导引龙河农场广大职工增收致富的新引擎,“生态鹅”这张金名片也越擦越亮。

新产业:扶持引领拓富路

引龙河农场拥有林地14.17万亩,引龙河蜿蜒流过,自然资源相对丰富,非常适宜发展林下鹅养殖。为了打破传统的单一农业生产方式,2017年开始,引龙河农场党委班子制定了发展生态鹅产业的计划。

最初,职工对大鹅养殖心存疑虑,为了打破思想桎梏,党委班子带领有意愿的职工去伊春市考察林下经济。宁艳伟就是这一批参与考察的人员之一。虽然踏上了考察之旅,但在宁艳伟心中“家有万贯 带毛的不算”那句俗语始终萦绕耳旁。在考察中,他看见大鹅养殖户的养殖周期仅需4个月,当年每只鹅的成本平均在12元左右,可纯获利润十多元,一万只大鹅就是十几万元的纯收入,周期短、市场好、回报高,这可让宁艳伟动了心。时任第一管理区主任的李大伟对养鹅产业极其看好,回来后,第一管理区连夜组织召开班子会议,专题研究林下经济,确定发展思路,出台了管理区林下经济扶持政策。

“咱农场、管理区都给政策,还和我们一起研究怎么养,而且到了伊春一看,确实是赚钱的好项目,我能不动心嘛。”宁艳伟说。

让宁艳伟动心的一方面是鹅产业确实是富民产业,更加坚定养殖信心的则是农场、管理区的好政策,好服务。李大伟先是陪同他一起找适合的草原、申请审批草原使用权,又与他一起到讷谟尔育鹅雏基地进行参观学习。在大鹅育雏基地,宁艳伟学到了大鹅养殖技巧,对大鹅养殖更是充满了期待。然而,购买鹅雏外加养殖场地建设成本就需要50万元,这让原本收入不多的宁艳伟再次打了退堂鼓。这时,李大伟又多方联系金融机构,帮他寻找利息最低、放款最快的银行进行贷款,并建设了占地280亩的养殖基地,从此开启了他们的林下养殖道路。

新机制:树立典型促养殖

在赴伊春学习考察后,引龙河农场有限公司实施“把资源管起来、让百姓富起来”发展战略,充分利用林地资源和林荫空间,开展林下采集、种植、养殖等立体复合生产经营,突出林下产业优势互补,促进林下经济向集约化、规模化、产业化发展,确立了“一区一品”战略,做到区区有指标、有任务、有奖罚、有措施。并在当年的8月份,召开林下经济发展拉练会,现场评定项目发展成效,对发展效果好的单位给予通报嘉奖,对完不成任务的按照农场管理人员业绩考核实施方案规定扣罚5%的绩效工资,形成了“农场推动、部门联动、管理区带动、基地拉动、职工行动”的工作机制。  

农场对养殖信心不足的职工们进行耐心的引导,给予一定的扶持和帮助,根据个人发展林下经济所投入的资金,减免一定年限的林地使用费。林下种植、林下养殖禽类投入资金10万元以下的,林地免费使用1年,投资每增加10万元,延长1年林地免费使用期;林下养殖畜类投资100万元以下免费3年,100万元以上,免费5年,给养殖户吃了“定心丸”,激发了养殖热情。

“我们在通过扩大宣传、典型带动等方式,拓宽大鹅养殖发展的辐射面的同时,还严禁以发展大鹅养殖为名擅自改变草原、林地性质。要根据农场林地、草原的生态承载力,适量、适度、合理地发展大鹅养殖,确保林下经济与生态建设协调可持续发展。”农业发展部部长陈仁东介绍说。

“我第一年养了7000只大鹅,年底一算账,每只鹅纯效益达到20~40元。”宁艳伟年底近20万真金白银的入账,给一直持观望态度的职工们打了一剂强心针。

“点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农场趁热打铁,以宁艳伟为典型,从鹅雏品种的选择、不同时期的注意事项、疾病的防控等各技术环节向养殖户传授养殖经验,当年就带动7户职工加入到养殖队伍。

经过实验探索,技术人员发现,养殖户6月份进雏鹅,9月初出售,每年4月、5月和10月份这三个可以养殖的月份,养殖场地、设施全部闲置,造成极大的浪费。为此,农场总结了一套“双茬”大鹅养殖模式,并在农场全面推广。

“我这第一批2.8万只雏鹅快20天了,各个精神抖擞,这些鹅雏在70~90日龄就可以出栏,每只利润17元。第二批的2.6万只准备在7月中旬进场,10月份出栏,每只利润将达到20元以上。”跟随哥哥的脚步,宁艳峰也加入到大鹅养殖队伍中,按照他的计算,分批养殖充分利用了养殖时间,提高了场地、设施的利用率,经济效益倍增。

2022年,全场计划养殖白鹅60万只,预计增收2000多万元。

新模式:做强做大鹅产业

引龙河农场有限公司党委经过多次研究,确定了“党建+基地+职工”的产业化模式。于是,一场轰轰烈烈的养鹅大业迅速“席卷”各管理区,采取考察学习、自主培训和现场观摩等形式对广大党员干部、职工群众进行培训,并充分发挥党建对经济发展的引领和带动作用,成立“农畜双收”党小组,为更多的养殖户解决选场地、定鹅雏,搜集技术经验、联系饲料购买、秋后销售等一系列问题。

第三管理区大鹅养殖户王彦第一年养殖大鹅时,从鹅棚的搭建到鹅雏的购进,再到养殖全程都是零经验,最难的就是要保证鹅雏的成活率。为此,管理区党支部党员干部在鹅雏生长关键期,每天到王彦的鹅棚,协助他进行鹅雏饲养,并在第二年帮助他进行鹅棚扩建、加固。

营销党小组更是关注和发布供求信息,解决养殖户销售难题。变坐家等客商为主动出击寻求客商,引入了吉林、天津、哈尔滨等地的客商,拓宽了销售渠道,形成了良性竞争。

五年来,引龙河农场有限公司以困难户、低保户为扶持重点,大力发展林下经济,累计发放经济困难补助93.4万元,带动86户职工发展林下经济产业项目,为580余人次提供就业,累计养殖生态鹅100多万只,经济总产值达7386万元,在实现了土地外收入多元化的同时,还不断增强职工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建设好和谐美丽的引龙河提供了坚强保障。


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里区地段街1号
版权所有: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  黑ICP备11001326号-10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23120170002
本网站内容未经许可不能用于其它网站,非授权转载,本站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