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黑龙江经济网 > 聚焦三农 > 新闻资讯
让“党旗红”照亮黑土地
——二龙山农场有限公司倾心打造基层党建“同心圆”
来源:黑龙江经济网   编辑:韩建国   2022-05-27 12:11:21

□王瑞亮 刘利 黑龙江经济网记者崔冰

图为二龙山农场有限公司大田集中播种现场

五月的二龙山,生机勃勃、春意盎然。

不久前还在因春涝严重无法播种而发愁的第一管理区规模家庭农场场长张德忠,如今看着刚刚完成封闭灭草的玉米地心里充满踏实。

截至5月20日,这个农场有限公司春播生产全线告捷,45万亩作物全部抢在小满前播在了高产期。

是什么让张德忠一样的种植户转忧为喜?又是什么让春涝严重的二龙山农场仅用15天即圆满完成春播任务?

是新型经营管理体制?是农业高新技术?还是进口大马力机械?

这些都是必然答案,但更重要的是建立在规模家庭农场中的党员小组,这个最基层的“党建细胞”刻画了一个个党的建设与生产经营、职工生活高度融合的“同心圆”,让党旗红照亮了黑土地!

因地施策“好帮手”

图为农场有限公司春播生产推进会议

5月5日,在春播生产工作推进会议上,面对连续降雨导致农时滞后的现实,二龙山农场有限公党委制定了“能播即播、应播尽播、整合资源、分段播种”的作业战术。

当天,第八管理区各规模家庭农场就开上了党小组会议,作为公司地理纬度最高的管理区,要在快播、抢种上带好头、起好步,首先就是要做通所有种植户的思想工作。

经过一番讨论,种植户们同意了农场党委和管理区党支部的决定,将播种机械统一调度、集中使用、随时待命,只要发现土壤条件允许的地块,所有机械全部出动。

当天下午,规模家庭农场场长、党员小组组长李海平就带着机车在玉米地里播下了第一粒玉米种子。

转眼间,公司春播生产报捷,这块地里的玉米苗率先破土而出,绿油油一大片。

“幸亏当初实行了集中抢播,这个品种熟期本来就晚,再等几天,收获就耽误了,损失就更大了”回想当初,李海平不禁感慨。

而在第四管理区,各规模家庭农场并没有照搬八区的经验,经过各小组讨论认为,四区的土壤情况不适宜马上组织播种,应该先组织施肥再有序播种。

图为第四管理区机械改装

管理区认可了党小组的意见,马上将各小组的技术人员集中到一起,因地制宜对播种机械进行适应性改装,将施肥机改成了电机传动,安装了作业监控,并加宽了地轮架,不仅能加强机械在特殊地况上的作业通过性,还提高深施肥的精度、速度,这一作业方法让第四管理区另辟蹊径,同样在规定农时前完成了播种任务。

助民服务“大管家”

在第三管理区,职工包富一直是被照顾的重点对象,一个人照顾重病的弟弟,仅靠兄弟俩的60亩身份田生活。今年在管理区党支部的倡导下,包富加入了规模家庭农场。家庭农场场长、党小组组长林伟庄与包富结成了帮扶对子。

二龙山农场有限公司党委工作部部长刘利说:“同心共建就是要让规模家庭农场不仅成为生产经营的最小单元,还要成为党的建设、服务群众的最优组织”

图为第二管理区组织机械排涝

第二管理区党支部在涝情刚一有苗头时,就组织家庭农场党小组成立了12支抗灾应急小分队,发动抽水泵13台,挨个地块昼夜进行排涝除水。党员干部和党小组党员带领各小分队第一时间抢挖排水沟、修复水毁田间路2000延长米,为适时抢播创造了有利条件。

图为第三管理区党支部慰问刘艳双

职工刘艳双的丈夫因意外肩膀受伤不能从事重体力劳动,孩子正在上高中,家庭重担都落在刘艳双一个人身上。今年,她因长期劳累造成膝盖受伤,手术后躺在了床上,又花去了3万多元钱,本就不富裕的生活因这次手术更加困难了。刘艳双所在的党小组成员赵洪玲将她的情况汇报给了管理区党支部,支部立即组织党员干部为刘艳双捐款,并为她购买了轮椅,帮助她重振生活信心。

通过规模家庭农场和党员小组的双管齐下,这个农场有限公司构建起了以“公司党委为中枢、管理区支部为主体、家庭农场党小组为基石”的党建服务组织,逐步扩大党小组的“同心共建”功能,由生产经营政策宣传、质量监督、技术指导向全方位融入职工生活服务延展,充分发挥“贴近群众、人熟地熟”优势,焕发出基层组织建设的最大效能。

人才培养“好平台”

“作业必须达标,这是增产的保障,不达标我们就马上叫停!”春播期间,这句话成了第三管理区规模家庭农场场长、党小组组长卢成海的口头禅。他每天带领自己的质量检查组到现场跟车,监督施肥、播种、喷药作业,不厌其烦地一根垄一根垄查,只要发现作业未达标,当即就叫停作业车辆。

图为质量检查组检查播种质量,指导播种标准

卢成海领导的这个检查组全部由规模家庭农场党小组成员组成,既是党员,也是种植户,既能进行技术指导,又能代表种植户进行标准监督,凭着一股子认真劲,卢成海“得罪”了车主,但也赢得了成员的信任。

在第一管理区的规模家庭农场中,党小组成员安明凯、韩继仓、张志松以及骨干职工胡海波、迟庆夫等几个青年车主平均年龄35岁,在管理区党支部和家庭农场党小组的扶持下,他们抱团创业组成了“青年农机合作联盟”,凭借着10余台套的机械实力承担了各规模家庭农场的绝大部分机车作业任务,在保证了速度、质量的同时,也增加了机车收入,年收入近300万元。

图为青年农机联盟改装机械播种

在筹建规模家庭农场伊始,公司党委就定下了“强化党的领导,注重人才培养”的调子,实施规模家庭农场和党员小组“同心共建”工程,进一步将规模家庭农场打造成了开展“双培养”的优秀平台。

二龙山农场有限公司农业发展部部长杨成栋表示:“只有把那些一丝不苟、坚持标准的优秀党员发展成为家庭农场场长,才能让规模家庭农场的路越走越宽”。

在这样的原则下,众多像卢成海这样讲原则、有威望的骨干党员,在支部的支持鼓励下,走上了规模家庭农场场长的岗位。同时,公司党委通过在党小组搭建平台,积极挖掘、培养具有创新、实干精神的后备力量,不断实现“将规模家庭农场骨干成员培养成党员”的人才建设目标。


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里区地段街1号
版权所有: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  黑ICP备11001326号-10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23120170002
本网站内容未经许可不能用于其它网站,非授权转载,本站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