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德生态科技小镇产业园区建筑的楼外保温材料使用了加厚的石墨聚苯板及真空绝热板等绿色环保建材。黑龙江日报资料片
□黑龙江日报记者 邢汉夫
推行绿色建筑是推动城市发展、改善城市环境的重要举措。日前,哈尔滨市住建局起草了《哈尔滨市绿色建筑标识管理实施细则(试行)(征求意见稿)》,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一直以来,哈市通过推动建设超低能耗建筑及装配式建筑等方式,助力建筑业高质量发展。随着绿色建筑数量的不断增长,不仅改变着建筑的方式,人们的生活也悄然变化。
超低能耗建筑节能又舒适
走进哈市中德生态科技小镇产业园区,流线和圆弧碰撞出文艺前卫的红墙建筑格外抢眼。记者注意到,这里的墙体和外窗厚度与普通住宅楼相比均厚出一倍左右。
“这些建筑就像是‘保温瓶’,夏天隔热冬天保温,能耗还低。”园区物业郭经理告诉记者,园区一期工程中6万平方米为超低能耗建筑,应用了一系列绿色环保建材,解决房屋夏天不隔热、冬天不隔冷、能耗高的问题。冬季采暖除利用建筑自身良好的保温性能外,在寒冬时采用石墨烯电热膜辅助供暖,电热膜热转化率高达99%。
据郭经理介绍,中德生态科技小镇产业园区利用高效热回收新风系统,可调节室内的温度、湿度和空气质量,在满足室内空气质量的同时,减少室内能量损失。相比同等面积的普通建筑,该建筑一年的碳排放量少40%。
中德生态科技小镇产业园区只是哈市推动超低能耗建筑的一个缩影。目前,在全省9座超低能耗建筑中,有8座在哈市。
在哈市万科智慧未来城小区,有904平方米建筑为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作为国内严寒地区首座近零能耗公共建筑,其采用传热系数较低的全新玻璃幕墙系统,在没有大面积修改建筑原立面设计的情况下,提升了室内温度,满足了节能要求。同时,该建筑还首次采用了新型喷气增焓超低温采暖热泵,辅以智能高效的程序算法,即便在零下30℃的低温环境也能保证室内温度。
“超低能耗建筑是发展绿色建筑的重要手段,是未来建筑的发展趋势,也成为推动建筑节能迈向超低能耗、近零能耗建筑领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方式。”哈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哈市积极开展严寒地区超低能耗建筑技术研究与工程实践工作,预计到2025年底,哈市将建设超低能耗建筑580万平方米。
“搭积木”式建房引领绿色建筑新风尚
除了积极推行超低能耗建筑外,发展装配式建筑也是推动冰城绿色建筑发展的重要举措。
近日,记者在位于南岗区金地峰范小区的项目施工现场看到,多栋高层住宅在紧张施工中,一台巨大的塔吊不断将一块块叠合板吊至楼上,工人们将叠合板上的钢筋与梁柱、墙面的钢筋捆扎在一起,再经过现场混凝土浇筑,叠合板与梁柱、墙体被筑成牢固的整体。
记者注意到,虽然项目建设现场一派繁忙景象,但却没有传统工地尘土飞扬、噪声轰鸣的场景。“项目每一栋楼的部分结构采用装配式施工方法建设,就是在电脑中通过平面设计、结构设计、生产设计等流程,形成数据后,连接生产设备,直接将房屋的门窗、楼梯、房梁等建筑模块生产出来,再对这些模块进行拼接、组装、搭建。”该项目负责人秦兴虎告诉记者,传统方式建造一层千平方米左右的楼房需要70名工人施工六七天,而采用装配式建筑只需要25名工人施工五天即可完成。如果完全采用装配式建筑,与传统方式施工相比,最多可以缩短60%左右的建造工期。
“相比传统混凝土施工方法,装配式建筑有许多优势。由于房屋构件已经提前制成,现场不需要大量搅拌砂浆,也不用搭建模板,达到了节水、节材、节省人工的目的。”秦兴虎说,除了建设速度快,装配式建筑误差也小。
记者走访中了解到,为推动装配式建筑发展,哈市制定出台政策措施,构建了从设计、审图、生产安装、验收、评价全过程装配式建筑标准体系。现已在楼盘、地铁、路桥等建设领域应用。目前,哈市已有装配式建筑国家级产业基地和示范园区3家、省级基地2家。
2025年新建建筑将全部执行绿色标准
为推动绿色建筑发展,近年来,哈市不懈努力,出台了《哈尔滨市推进绿色建筑行动实施方案》,预计到2025年年末,哈尔滨市政府投资的公共建筑、保障性住房和各类棚户区改造项目将全部执行绿色建筑标准,新建商品房也将逐步落实该标准。
走进哈市道外区红河小区五街区,花池凉亭间绿草如茵。而在两年前,小区庭院还只是一片荒地,楼体外墙直掉墙皮。
“小区改造后,楼体保温、防水、装门‘一条龙’换新颜。”居民孙女士说,楼体透寒问题解决了,冬天家里的温度提高了5℃。
“小区改造执行绿色建筑标准,外墙和屋顶保温板的铺设,不仅极大减少室内热量损失,还显著减少了供暖消耗的煤炭资源。”哈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说。
记者走访中了解到,今年哈市将加速推进绿色建筑发展,研究制定有利于发展高星级绿色建筑的土地利用政策和相关奖励政策,对从事房地产开发、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物业管理的企业,其绿色建筑业绩在信用评价、资质升级、评优评奖时可作为参考予以优先考虑或加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