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工们正紧锣密鼓地采摘黑木耳。
小木耳托起“致富梦”。
□文/本报见习记者 唐海兵 摄/本报见习记者 张春雷
艳阳高照,夏日喜人。走进尚志国有林场管理局(下简称尚志管局)帽儿山林场黑木耳种植基地,排列整齐的菌包沐浴在阳光之下,开出层层叠叠的“致富花”。女工们正紧锣密鼓地采摘,喜迎丰收果实。
“今年黑木耳价格特别好,前几天我们刚以71.6元一公斤的价格卖出去一万多公斤头茬黑木耳。”林场职工田成龙的话语里透着满满的喜悦。
尚志管局隶属黑龙江省林业和草原局,森林经营总面积199563公顷。丰富的森林资源、适宜的自然气候为发展黑木耳产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目前,尚志管局已形成了从菌种研发到菌包生产,再到种植管理、生产销售及废弃菌包处理为一体的黑木耳全产业链条,已将黑木耳打造成为一项富民强场、林业振兴的支柱产业。
“我们有龙林菌业、帽林菌业两个标准化菌包生产中心,可以实现菌种的自主研发和菌包的标准化生产,年生产菌包在500万袋左右。这些菌包一部分由林场职工自己种植,一部分则会被发往延寿、海林、绥阳等地。”田成龙介绍。
最近,帽林菌业就收到了不少外地菌农客户的好评,传回来的视频中,只见白色的菌棒上长满了密密麻麻的菌朵,黑嫩透亮。据客户们的常年反馈,尚志管局生产的菌包平均一袋能产1.2两至1.5两黑木耳,远高于市场平均水平。“稳产、高产”成为了它们的最佳代名词。
尚志管局黑龙宫林场的宋强,可是黑木耳种植的“老把式”,曾在黑龙江省林业系统劳动技能竞赛中被评为“十佳木耳种植能手”。他为记者算了一笔账:以种植吊袋黑木耳为例,去除菌包成本、管理成本、人工采摘成本外,平均每栋大棚能赚2万多元。黑龙宫林场35户职工共承包了100栋黑木耳大棚,户均能增收6万元左右,这还只是职工们趁着农闲时间忙活一个季度的收益。“生产周期短,经济效益高,你说大家发展黑木耳产业的积极性能不高嘛!”宋强笑着说。
小小黑木耳,不仅富了职工,也解决了诸多村屯的剩余劳动力问题。从冬季菌包生产,到春季菌包打孔、挂袋,再到夏季黑木耳采摘……简单易操作的工种,让无数乡亲们实现了“在家门口打工”。
家住龙宫村石灰窑屯的张金凤今年59岁,已是林场的“老员工”了。“我们干了有一个多月了,平均每天都能收入100多元,挺好的!”
走过黑木耳晾晒区,鼻尖萦绕着淡淡的菌香,自由舒展的黑木耳正被阳光慢慢吸走水分,蜷缩成朵朵精华。据介绍,今年尚志管局共培植挂袋黑木耳400万袋,预估黑木耳产量约50万斤,销售额可达1500多万元。
“未来,我们将向着年产菌包1000万袋,菌包收入2000万元,黑木耳收入4000万元的目标努力。”尚志管局党委书记、局长李贵明表示,下一步,尚志管局将在省林草局的领导下,坚定发展信心,充分发挥地域优势和资源优势,以龙林菌业、帽林菌业两大菌包生产中心为支撑,依托黑龙宫林场、元宝林场、帽儿山林场、老街基林场、一面坡林场五大生产基地,形成“林场+基地+职工”的产业发展新模式。同时,聚焦标准化、科技化、品牌化提升,不断加大科技创新,持续提高黑木耳多功能附加值,全面提升黑木耳产品核心竞争力,推动全局黑木耳产业高质量发展,达到企业增效、职工增收的“双增”目标,为助力乡村振兴、建设“绿色龙江”作出应有贡献!